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博物馆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博物馆建于1976年,是湖北省规模最大、文物藏品最丰富的地区级少数民族博物馆,也是湖北省少数民族文物陈列、保管、研究的中心博物馆。该馆有各类历史、民族民俗文物7万余件。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博物馆总建筑面积20285平方米,面向金桂大道,馆前为宽阔的广场。主体建筑由陈列展厅、文物库房和辅助设施用房三部分构成,其中展厅面积5985平方米,公共服务区面积5800平方米,业务用房及办公区面积8500平方米。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博物馆设有办公室、党办、保管与鉴定部、社教游客服务中心、学术研究部、陈列与设计部、宣传信息部、安全保卫部、勘探与文创部等部门。

2013年,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博物馆被评为国家二级博物馆。2021年2月,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博物馆被湖北省民宗委命名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2021年5月,《恩施记忆》在第五届湖北省博物馆、纪念馆六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活动中获精品奖;2021年5月,研学课程《古代巴人》获湖北省文博系统“十佳研学课程”。

历史沿革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博物馆建于1976年。1997年7月,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博物馆被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命名为“州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3年,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博物馆被评为国家二级博物馆

机构设置

办公室:负责该馆日常的行政、财务、群团、接待、文明创建、档案管理等工作,上传下达,综合协调。

党办:负责该馆的党建、党风廉政建设、全面从严治党和政工人事等工作。

保管与鉴定部:负责该馆的文物征集、收藏、保管、保护、研究等工作。

宣传信息部:负责该馆网站、微信公众平台、抖音号的信息收集、发布和管理以及对外宣传工作。

陈列设计部:负责该馆基本陈列、交流展览、临时展览的策划、设计与实施;各类宣传品的形式设计与制作;文化产品的研发与制作。

社教游客服务中心:负责观众的导览和讲解;天福山起义纪念馆的共建;开展流动博物馆活动;培训讲解员和志愿者;负责大厅、儿童活动室等对外开放空间场所的管理;参观预约及观众客流的疏导和调节;收集观众反馈的信息;导览咨询、应急救助和失物招领等;宣传资料发放;与学校、社区、旅游等部门的接洽工作。

学术研究部:主持业务培训,开展学术交流,编辑《文博之友》期刊,撰写学术报告,出版学术专著等工作。

文创与勘探部:负责全州的文物考古调查、勘探工作,参与考古发掘工作,开展文创产品的研发、销售等工作。

安全保卫部:负责该馆的安全保卫工作,落实安保的人防、技防、物防措施,做好馆区消防工作。

资料来源

陈列展览

目前,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博物馆举办有《武陵足音》《恩施记忆》和《生态恩施》等陈列,形成了基本陈列、专题陈列和临时展览互为补充、交相辉映的陈列体系。在展出手段上,大量地采用信息技术、模拟技术、影像技术、互动技术等,以生动、形象的方式表现陈列内容,增强了吸引力。

《武陵足音》陈列分为人类起源、巴人西迁、唐宋遗风、楚蜀屏翰、民俗风情五个部分,它撷取了最能代表和反映武陵地区人类文明、智慧的历史文化遗产,通过文物及多种辅助展陈手段,展示了从建始直立人到各个历史时期人们的生产、生活状况和社会面貌,再现了武陵地区人类形成、发展、壮大的整个历程,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民族风情画卷。

《恩施记忆》陈列由山雨欲来、辛亥惊雷、星火燎原、抗战烽火、解放之路五个部分组成,通过大量的实物、图片和文史资料,全景展现了从第一次鸦片战争新中国成立百余年间,恩施各族的优秀儿女为争取国家独立、实现民族复兴英勇奋斗、不怕牺牲的光辉业绩,充分展示了恩施各族人民勇赴国难、不畏强暴的民族精神。

《生态恩施》陈列则围绕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华中药库、能源基地、世界硒都、矿产宝库、恩施特产六大主题,全面而生动地介绍了恩施地区珍贵的自然资源和物产资源。该陈列通过大型模拟景观、数码影像技术等手段,营造了一个极富恩施地域特色的空间氛围,使观众能轻松愉悦地获得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

馆藏文物

恩施州博物馆藏品丰富,种类繁多,主要为反映巴文化、崖葬文化、土司文化和民族风情的历史、民俗文物,以及革命文物、各类动植物、矿石标本等,以巴文化的实物最为珍贵,土司文化、崖葬文化和民族文化又独具特色。其中,人类起源时期的动物化石,有极高的科学研究价值;迄今中国唯一有明确出土时间、出土地点的双虎钮錞于,为虎钮錞于中之精品,是巴人青铜文化的象征;土司印章、土司夫人使用的金凤冠等,集中反映了元、明、清时期土司文化的盛行;孙中山写给朱和中的亲笔信,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色彩艳丽、构图奇特的西兰卡普,则是土家族标志性的民间美术品。

学术研究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博物馆工作人员在文物保护、考古发掘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卓见成效。研究人员已出版《土家族区域的考古文化》《鄂西古建筑文化研究》《恩施自治州碑刻大观》《三峡考古与巴文化研究》《三峡湖北库区墓葬初步研究》《巴文化考古发现与探索》等多部专著,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撰写调查发掘简报20余个,充分发挥了博物馆科学研究的职能。

文化活动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博物馆从1997年起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共建活动,目前已有30多个单位在该馆挂牌,并与20余所学校签订“德育教育基地”协议。在基地共建活动中,先后举办了各种大型图片展。2003年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建州20周年之际,创作了《巴风土韵》大型历史文物和民族民俗文物陈列。同年,还举办了“文化遗产不可再生一一保护文物爱我家乡”万人签名活动,产生了极大的社会影响。每年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全馆职工都走上街头,进行各种形式多样的文物宣传。该馆还在所辖社区开展了“爱家乡,学历史”活动,组织社区群众免费参观。

所获荣誉

2011年8月16日,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博物馆被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湖北省委员会命名为首批“湖北省红领巾实践教育基地”;同年12月,被湖北省文物局授予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与博物馆日活动优秀组织奖”。

2012年2月,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博物馆获湖北省文化系统“优质服务窗口”称号;同年7月,荣获“湖北省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示范单位”称号。

2013年5月,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博物馆被国家文物局评为“国家二级博物馆”。

2014年3月,馆社教游客服务中心被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城乡妇女岗位建功活动领导小组授予"恩施州巾帼示范岗"荣誉称号;2014年5月,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博物馆获"首届湖北省博物馆进校园活动十佳单位";2014年5月18日,《武陵足音》陈列荣获第十一届(2013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优胜奖;2014年7月,馆党支部被评为"州直机关工委先进基层党组织"。

2015年,馆社教游客服务中心先后被授予“恩施州杰出青年文明号”、“湖北省巾帼文明岗”荣誉称号。

2017年7月,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博物馆被湖北省文物局表彰为“全省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突出贡献单位”;2017年12月,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博物馆被恩施州委组织部、州委宣传部、州发改委、州教育局、州科技局、州财政局、州农业局、州科协8家单位联合表彰为“恩施州‘十二五’科学素质工作优秀组织单位”。

2018年4月,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博物馆被恩施州环保局、恩施州教育局联合命名为“恩施州首批中小学环境教育社会实践基地”;2018年12月4日,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博物馆被湖北省生态环境厅纳入湖北省第二批中小学环境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名单。

2019年,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博物馆荣获“2019年度湖北省文博系统‘十佳’社教团队”;同年,《经纬大千——中国土家族西兰卡普主题展》在第三届(2018年度)湖北省博物馆、纪念馆六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活动中获优胜奖

2021年2月,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博物馆被湖北省民宗委命名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2021年5月,《恩施记忆》在第五届湖北省博物馆、纪念馆六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活动中获精品奖;2021年5月,研学课程《古代巴人》获湖北省文博系统“十佳研学课程”。

参考资料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博物馆.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2024-08-25

机构概况.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博物馆官网.2024-08-25

恩博简介.恩施州博物馆微信公众号.2024-08-25

机构设置.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博物馆官网.2024-08-25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