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与社会

《数学与社会》是胡作玄于2008年由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本书详细阐述了数学的地位、一些数学家的数学生涯以及各国数学的发展情况。

内容简介

本书广泛地论述了数学与社会这个非常大的问题。分析了数学在社会中的地位、作用,尤其是对整个科技的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同时,还介绍了许多数学家的数学生涯。对日常生活中的数学和社会生产中的数学,以及发展数学所必需的社会条件,作者都发表了许多独特的见解,读后颇有新鲜感。作者在阐述中国的数学发展道路的同时,还介绍了法国德国英国美国苏联波兰日本等各国的数学发展概况,并进行了分析、比较,使人们对世界各国数学情况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

作者简介

胡作玄,1936年出生干北京市。研究员。195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毕业后在北京机械学院任教。1964年调到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工作。1980年起转到系统科学院研究所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数学及科学史。通晓英、法、德、俄、日等外文。广泛阅读人文及社会科学著作。著有《20世纪数学思想》(1999)、《近代数学史》(2007)等专著。译著有《化学简史》(1979)、《库朗》(1998),《数学概观》(2001),《罗素自传1》(2002)等。

目录

一 理解数学

1.1 数学来源于社会

1.2 数学万能论与数学无用论

1.3 数学为什么用不上

1.4 数学是什么

1.5 数学家的思想方向

二 社会需要数学

2.1 社会生活中的数学

2.2 社会生产中的数学

2.3 数学与战争

三 数学推动科学发展

3.1 数学与物理科学

3.2 数学与生物科学

3.3 数学与社会科学

3.4 数学与人文学——数学与艺术

3.5 数学与哲学

四 数学家的社会化

4.1 数学家的社会状况

4.2 数学家的职业化

4.3 数学家成长的社会条件

4.4 数学家的职业方向

4.5 数学家的社会、政治活动

五 数学家集体

5.1 数学家集体的形成及其社会功能

5.2 对数学家的评价

5.3 数学界的荣誉和奖励

5.4 数学家的交流、合作和竞争

5.5 国际交流与国际组织

六 一些国家数学的发展道路

6.1 法国、德国和英国的不同道路

6.2 美国的数学

6.3 苏联的数学

6.4 波兰的数学

6.5 日本的数学

6.6 印度的数学

6.7 中国的数学

结束语

参考资料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