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于氏家谱后序

《河南于氏家谱后序》是唐朝于邵创作的一篇散文。

作品原文

河南于氏家谱后序

序曰:邵高叔祖皇朝尚书左仆射侍中太子太师燕国定公讳志宁,博学多闻,徇忠秉直,为秦十八学士。其左右庶子不道,尝撰《谏苑》三十篇讽之。凡有文集若干卷于代,又述作之外,修集家谱,其受姓封邑,衣冠婚嫁,著之谱序,亦既备矣。历一百七十馀年,家藏一本,人人遵守,未尝失坠。天宝末,幽寇叛乱,今三十七年。顷属中原失守,族类逃难。不南驰吴越,则北走沙朔,或转死沟壑,其谁与知?或因兵祸纵横,吊魂无所;或道路阻塞,不由我归;或田园淹没,无可回顾。所以旧谱散落无馀,将期会同,考集不齐,奚为修集?实难有待。今且从邵一房,自为数例。有若九祖长房今太子少保谯国公颀,与邵同升于朝,股肱四圣,为国元老,邵之弟也。有若九祖第三房今襄王府录事参军载,与邵同在就列,保家履道,为宗室长,邵之兄也。各引才识子弟,参定其宜,从而审之,谁曰不可?又以子孙渐多,昭穆编次,纸幅有量,须变前规,亦《春秋》之新意也。今请每房分为两卷,其上卷自九祖某公至元孙止,其下卷自父考及身已降,迭相补注。即令邵以皇考工部尚书为下卷之首此其例也。且诸房昭穆既同,寻而绎之,可以明矣。后能代习家法,述作相因,从子及孙,从孙及子,孙孙子子,兴复宗,岂唯两卷乎?将十部而弥盛矣。其燕后文公第四子安平公房此建平公已上三房衣冠人物全少,今与文公第五子齐国公、文公第六子叶阳公、文公第七子平恩、公文公第八子襄阳市、公文公第九子桓州刺史并以六房,同为一卷。就中第五卷已下,子孙皆名位不扬,婚姻无地,湮沈断绝,寂尔无闻,但旧卷而已。后有遇之者、知之者,以时书之。其五祖九祖分今叙在三卷,并录之于后。时贞元八年岁在壬申八月朔日,金紫光禄大夫太子宾客上柱国袭恒山郡开国公于邵述。

作者简介

于邵(约713年—约793年)唐朝大臣、散文家。字相门。京兆万年(今西安市)人。天宝末(755年),举进士。书判超绝,授崇文馆校书郎。后历任使府、起居郎、比部郎中、巴州刺史等职。于巴州逢凶年,夷獠数千,围州掠众,邵励兵以拒,后遗使劝服,獠邀邵面降,邵儒服出城,于是解围。节度使李抱玉闻之,授兵部郎中,西川节度使崔宁请留为支度副使。不久拜谏议大夫、知制,再迁礼部侍郎史馆修撰,为三司使。当时重大诏令,都出自他的手笔。因参与审理薛之案,不合德宗旨意,被贬为桂林市长史。后任太子宾客,因与宰相陆贽不和,出为杭州市刺史。久病请求告老,被贬衢州市别驾,又转江州别驾,卒,年81。邵待人长幼有序。洁身自好,尤其善于识别人才《旧唐书》本传及《新唐书·艺文志》皆载,原有集40卷,今已不存。《全唐诗》存录其《释奠武成王乐章》等诗5首,《全唐文》有其文7卷。

参考资料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