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小母牛组织

国际小母牛组织(Heifer International)是一家位于美国阿肯色州小石城的非营利性慈善机构,专注于全球范围内消除贫困和饥饿问题。该组织通过向贫困家庭提供家畜、农作物及可持续农业教育等方式,旨在促进自我发展和经济独立。

历史沿革

国际小母牛组织的创始人是美国农民丹·威斯特(Dan West)。他在西班牙内战期间担任教会救济工作者,面对食物分配难题,他产生了成立小母牛组织的想法。该组织的理念源于“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谚语,即“赠之牛奶不如赠之奶牛”。每个参与家庭都需要接受畜牧业培训,并承诺将家畜后代转赠给其他家庭。1942年,小母牛组织成为教会的一个正式项目,首次向海外运送了17头小母牛。

组织运作

国际小母牛组织向贫困家庭提供多种家畜,包括牛、绵羊、山羊、兔、猪、蜜蜂属水牛、小母牛、小鸡、鸭、鹅和美洲驼等。截至2006年,该组织已在全球125个国家提供了家畜和农作物。国际小母牛组织的目标是让每次捐助都能帮助受助者实现自给自足,并鼓励他们将多余的农产品在市场上销售。参与者被要求传递捐赠,即将家畜后代赠予其他参与家庭。除了家畜捐赠,国际小母牛组织还涉及提供清洁水、紧急住房和教育等慈善活动。该组织正在进行名为“未来希望”的活动,计划到2010年筹集8亿美元,帮助全球500万个家庭实现独立自主。国际小母牛组织在美国设有三家教育中心,分别位于阿肯色州加利福尼亚州马萨诸塞州,用于向访客介绍贫困和饥饿的相关知识。

社会影响

国际小母牛组织因其在建筑设计方面的环保贡献获得了多项荣誉,包括美国建筑师协会颁发的奖项。此外,该组织还在《快公司》杂志的社会资本主义奖评选中获奖,并被评为《福布斯》杂志十大慈善机构之一。

小母牛组织中国

项目愿景

国际小母牛中国项目采用参与式项目管理模式,致力于通过成功的项目和诚信赢得国内外的认可。该项目与中国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合作,整合资源,在中国的六个偏远和少数民族地区高效管理项目。小母牛中国项目不仅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更强调以价值观为基础的社区综合发展模式。通过环境友好型的牲畜发展项目,预计在2005年至2009年的财政年度间,将帮助中国六地区的4万户农户。项目旨在通过社区建设和增收,改善受援农户的生活质量和性别平等状况。

项目历史

国际小母牛组织于1946年通过联合国善后救助总署向中国捐赠了第一批550头奶牛。1984年后,小母牛组织再次进入中国,在四川省大邑、雅安市乐至县启动了最初项目。1989年,国际小母牛中国项目在成都设立了办事处。至今,小母牛中国项目已在16个省份和地区实施了124个项目,向72,402户农户发放了超过481.44万只援助动物。在应对自然灾害方面,小母牛中国项目积极参与了5·12汶川地震、青藏高原2008年中国雪灾和泥石流后的恢复工作。小母牛中国项目还致力于推广核心技术和举办培训课程,以提高贫困地区的技术水平。项目团队由42名全职员工组成,并有10多位顾问和200多名注册志愿者协助管理。

参考资料

国际“小母牛”组织在中国.网易手机网.2024-10-26

"国际小母牛":艰难的中国落户.百度学术搜索.2024-10-26

消除贫困海慧(小母牛)关爱地球.百度.2024-10-26

友情链接